close


為何要普渡?


佛教典故


盂蘭盆節的和平祈福法會依照佛家的說法, 農曆七月十五日 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,佛教徒在當天舉行「盂蘭盆法會」供奉佛祖和僧人。


據大藏經的記載,「盂蘭盆(ullambana)」是梵語,「盂蘭」意思是「倒懸」;「盆」的意思是「救器」,所以,「盂蘭盆」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,衍生出來的意思是: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,供養佛陀和僧侶,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。這種儀式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的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。


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,死後變成了餓鬼,目連知道後十分傷心,就運用法力,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,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灰焰,釋迦牟尼佛告訴他,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,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,置於盆中,供養十方僧人,以此般功德,其母方能濟度,目蓮依佛意行事,其母終得解脫。


後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,並逐漸演變,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。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,人們都會宰雞殺鴨,焚香燒衣,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,用以化解其怨氣,不致於為禍人間。久而久之,就有了盂蘭盆節這一節日。


道教說法


道家七月十五日稱為「中元」用以赦免亡魂的罪。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,希望他們早日安息。


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,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,到陽間接受人民的供養,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「普度」的祭祀儀式。


從前,各地輪流進行普度,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,據說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、毆鬥事件;後來有些地方普度便統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舉行。不過閩南、台灣並不從此風俗,在七月的每一日皆有人舉行祭典。


【中元普渡祭拜方法】
普渡時間:下午1點後開始祭拜。
祭拜地點:在門口朝外面擺設供桌。
祭品內容(以由外到內擺放順序來寫):香爐一個(可用米杯替代)、酒杯三個(只需開始倒一次酒即可)、熟三牲(豬肉、全雞、魚一條)。(可有可無)
副食:罐頭、菜碗(要單數)…等。
零食:糖果、餅乾等。
水果:4樣。
飲料:汽水、果汁、茶類、酒(無論罐或箱也都要單數)…等。
乾料主食:白米、泡麵、米粉等。
金紙:經衣、四方金(刈金)、銀紙(小銀)、往生錢、金銀元寶。另在供桌下,需要一個小板凳放一個裝水的臉盆及一條毛巾。
普渡祭拜程序

1、一人代表點三柱香加上每樣祭品上都需插一柱香(此在告知好兄弟,這些東西   是要供養他們,他們可以拿走的),所以計算共有多少祭品再加上三柱香,其   他人只需3柱香即可。


2、口念:拜請各路好兄弟下界弟子OOO今日在此擺了一些飯菜來招待路過此地的各路好兄弟,請各位不要客氣,盡情享用,如果各路好兄弟已經到了,請賜弟子OOO一個聖杯。如果沒杯,就再唸一次,直到有杯為止。有杯之後,接著唸:弟子OOO今日設宴款待,無非是希望各路好兄弟能高抬貴手,多多關照弟子(說你的願望),弟子感激不盡。如無願望這段可省略。


3、第一次香過半,開始燒經衣。表示請好兄弟來享用祭品前,先梳洗儀容、換新衣。


4、第一次香點完,點第二次香。


5、第二次香燒半時,點第三次香,並開始燒紙錢


6、燒完金紙,將所有的香拔起丟入金爐裡,三杯酒往外潑灑,臉盆的水也是,表示整個祭拜儀式完成。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nku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